行业资讯/

发布时间:2019-11-14 来源:贵州全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

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是我国目前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一块“硬骨头”。但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,在政策的监管下,对污泥的处理更加严格,中国对污泥治理行业的需求将不断增加,会为污泥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。

作为污水处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如何更好地处理污泥成为困扰污水处理厂和当地政府的一个难题。

污泥一般指污水处理厂在进行水质净化时的产物。作为污水处理的产物,主要来自于初次沉淀池、二次沉淀池等工艺环节。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后变清了,但水中的污染物并未消除殆尽,它们只是富集、浓缩在沉淀下来的如同胶体一般的污泥中。据了解,每一万立方米的污水经处理后污泥产生量(按含水率80%计)一般约为5吨—10吨,具体产量取决于进水水质、污水及污泥处理工艺等因素。

我国每年到底会产生多少污泥?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副产品,其产生量也不断增加。以含水率80%计算,全国年污泥总产生量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6000万吨。另据公开资料,污水中约30%—50%的cod,30%—45%的氮和90%左右的磷转移到了污泥中。从节能减排来看,如若不对污泥进行及时处理,污水处理相当于只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工序。

目前,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了污泥的初步减量化,但并未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处理。早期由于没有严格的污泥排放监管,各地普遍将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剥离开来,都尽可能地简化甚至忽略污泥处理处置系统。在污泥处理行业,处理的工艺众多,不同泥质的污泥往往有不同的处理方法。传统的污泥处置一般采用卫生填埋、焚烧发电、土壤利用等方法。

然而,卫生填埋的处置方式不仅可选场地越来越少,其带来的二次污染也不容小视。专家研究预判,每年未妥善处置的污泥数量已经超过3000万吨,造成二次污染问题已有所显现。污泥堆放在露天散发出臭气和异味,污染物颗粒会造成大气污染;经水浸泡溶解,污染物伴随污水流入河道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。

焚烧发电往往受条件限制难以满足生产要求。土壤利用方式难以将污泥中的病原体、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一次性全部去除。需要改良的土地远离污泥产出地,而园林绿化也消纳不了太多处理后污泥,污泥后处理市场因需求不足难以为继。而要想实现减量化、无害化、资源化的污泥处理处置目标,就要全力推广污泥减量的相关技术,从源头上减少污泥产生量。

尽管相关职能部门先后出台了顶层设计、扶持政策和技术指南,明确了污泥环境管理的重要性,但受多重因素掣肘,大量市政污泥并未得到妥善处置。随着各地大批建设污水处理厂,污泥处置能否顺利推进,成为污水处理能否顺利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。也许有人会问了:钱到位了,就一定能解决好污泥的问题吗?事实上,所有的这些问题需要各责任主体各施其责,协调配合,形成合力、系统化推动。

迄今,污泥处理处置有两种主要的商业模式:一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工程提供模式(epc),工程建成后由政府(业主)自运行;二是政府采购服务的特许经营模式,以dbo/bot/委托运营等为代表。从bot项目角度来看,污泥处理处置全成本区间在150-500元/吨,平均成本在270元/吨,折合到污水处理费中约合0.2元/吨。按照污泥处理处置行业10%的利润率且未来三年内污泥土地利用、焚烧级建材利用和填埋的比例分别为35%、45%和20%测算,污泥处理处置市场规模将超过2036亿元。

♥ 相关标签:
•相关新闻

•相关产品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