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/

发布时间:2019-09-07 来源:贵州全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

自今年7月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正式实施以来,垃圾分类就成了上海人的生活新时尚。而今年以来,除了垃圾分类,另一项绿色、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——“无废城市”,也在一些城市中迅速推行开来。
 
那么,什么是“无废城市”?建设“无废城市”有哪些国际经验?作为与垃圾分类相辅相成的下游产业,固体废物处理产业又将迎来怎样的变革呢?
 
“无废城市”集结号
 
何谓“无废城市”?
 
它并不是指没有固体废物产生,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,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——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,减少填埋量,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低。
 
目前,我国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亿吨左右,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亿-700亿吨,部分城市“垃圾围城”的问题突出。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是为了引导全社会减少固体废物产生,提升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水平,加快解决久拖不决的固体废物污染问题。
 
2018年12月底,国办印发《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试点工作方案》,计划通过在试点城市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,总结试点经验做法,形成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示范模式,为推动建设“无废社会”奠定良好基础。
 
2019年4月底,11 5“无废城市”试点确定。11个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试点分别为广东省深圳市、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、安徽省铜陵市、山东省威海市、重庆市(主城区)、浙江省绍兴市、海南省三亚市、河南省许昌市、江苏省徐州市、辽宁省盘锦市、青海省西宁市。
 
此外,还将河北雄安新区(新区代表)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(开发区代表)、中新天津生态城(国际合作代表)、福建省光泽县(县级代表)、江西省瑞金市(县级市代表)作为特例,参照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试点一并推动。
 
随后,生态环境部印发《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指标体系(试行)》,标志着试点城市识别任务重点、明确建设目标的工作已有明确章法可循。
 
事实上,在确定“无废城市”试点之前,我国曾选择在49个城市试点循环经济产业园。此次吹响的集结号,将城市整体作为试点主体,探索固体废物综合管理高效、协同的工作机制,推动城市发展理念转变,意义和影响更为深远。
 
建设“无废城市”的国际经验
 
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废弃物管理体系的完善,建立“无废城市”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规划目标。日本持续推进建设循环经济社会基本规划,欧盟委员会先后发布了“迈向循环经济:欧洲零废物计划”“循环经济一揽子计划”,新加坡提出迈向“零废物”的国家愿景等。
 
旧金山、温哥华、悉尼、奥克兰等城市也明确提出了建设“无废城市”,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 
早在2008年,日本城市固废物循环利用率就已在60%以上。固废物之所以能被充分利用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,秉持“谁污染,谁付费”的原则,让处理企业有能力投入再生产。例如,在日本,废弃物处理企业回收的混凝土废料,都由产生废料的单位负责支付运输费(约合人民币106—133元/吨),废弃物处理企业完全是零成本运输,因此处理企业经过处理后生产的砂石骨料售价仅为普通骨料的一半(约合人民币16元/吨)。
 
另外,日本固废回收设备齐全,技术先进,制度完善。按照“谁污染,谁付费”的原则建立价格机制,完善税收机制,如开征环境未来税等,并对废弃物再利用能源设备予以补贴。
 
为规范固废回收市场,新加坡从1999年起就实现了固废回收全面市场化。由新加坡国家环境局(nea)设定标准,按照a、b、c三类评定废弃物回收商,授权其分别特定回收无机固废、有机固废、废污水(含化粪池、污泥、油脂),而危险废物、有毒废物必须由另外指定的专业回收商进行回收处理。新加坡的固废处理产业经历了从填埋到焚烧,到再利用的过程,并且从源头减量,最终有效解决了固废物处理的难题。
 
美国在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方面也较成熟,广泛利用市场力量,充分发挥许可、税收、抵押等经济杠杆作用。例如,美国各州普遍实行payt(pay as you throw)制度,对居民征收固体废物收集费,促进城市固体废物产生者承担社会责任;美国印第安纳州、西泽西州等州,则对需要填埋的城市固体废物征收填埋费/税,倒逼城市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。
 
万亿市场还需“正规军”
 
一直以来,在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中,固体废弃物处理便是一门利润可观的生意经,市场力量早已牢牢地各占阵脚。如今,这门传统生意即将迎来它的全新变革期。
 
国办印发《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试点工作方案》后,有媒体指出,这是继2018年环保督察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启“清废行动”之后,紧跟着推进的一项涉及构建固废综合处置体系的核心举措,其深层含义是当前我国的固废处理市场,正从“清废行动”中的严格管控期过渡发展至建设“无废城市”中的综合处置阶段。
 
我国传统的固废处理处于一种无序、无组织的状态,缺乏整体的规划与管理。固废处理作为一个产业门类,一方面既缺乏相应的市场秩序与规范,同时也缺少一定的市场准入门槛,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率都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。
 
“坦白说,我国固废处理市场的组织形式、市场规模等要素,与未来‘无废城市’所要求的市场发展需求,及行业发展的预期,还存在着很大的距离。”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指出。而“无废城市”的建设方案,正是剑指这一市场的顽疾。与此同时,固废处理市场背后的产值规模也被重新审视与评估。
 
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撰文指出,建设“无废城市”的潜力和潜在效益巨大。据估计,到2030年,我国固废分类资源化利用的产值规模将可达到7万亿元至8万亿元,且带动4000万至5000万个就业岗位,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增长新动能。
 
固废处理数万亿元“生意经”的背后,意味着一个旧产业生态的革新,与一个新生态体系的构建。“‘游击队’必须被‘正规军’所替代,这是当前整个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。”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指出。从国际经验来看,固废处理行业的高效资源化利用,往往离不开规模化与正规化处理企业的参与。要实现固废处理市场的正规化,是一个复杂的蜕变过程,需要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组织以及全民的参与。 
♥ 相关标签:
•相关新闻

•相关产品

网站地图